3月14日,在治多縣幸福敬老院手工藝室內,來自治多縣多彩鄉的76歲老人尼松在制作手工藝品。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幸福敬老院一名護工為索保尼瑪老人洗腳。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在治多縣幸福敬老院食堂內,哈沙卡卓(右二)在吃午餐。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在治多縣幸福敬老院棋牌室內,來自治多縣索加鄉的75歲老人青美(左)和同伴在下藏棋。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老人們在治多縣幸福敬老院內轉經。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幸福敬老院護工前往老人居室送餐。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78歲的公保(中)和同伴在治多縣幸福敬老院閱覽室內讀報。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幸福敬老院護工尼瑪卓瑪(左)為只沙群忠送餐。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來自多彩鄉的85歲老人格沙永瑪在幸福敬老院居室內吃午餐。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幸福敬老院醫務室醫生土丁西周(左)為老人測量血壓。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治多縣幸福敬老院護工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3月14日,來自立新鄉的提沙索忠老人在幸福敬老院居室內。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這是治多縣幸福敬老院一角(3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
治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玉樹地震災后重建中,國家先后在治多縣境內投資修建4所敬老院和1所綜合福利院,設計床位530張。近年來,治多縣堅持以“小財政”辦“大民生”,探索以縣城機構養老服務為基礎,其他服務形式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治多縣特困老人集中供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