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歲的余偉偉,是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的一名涂裝設備維護技師,去年11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0余年,從一個只有中專學歷的小小維修工,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骨干、“改造達人”;他始終保持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用“匠心”磨礪出了“匠星”,先后獲得:江蘇省優秀農民工、南京市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諸多榮譽。他從普通工到高級技師再到全國勞模的奮斗歷程,生動展現了新時代勞模勤于創造、勇于奮斗的風采。
善于創新,節約成本數百萬
余偉偉是江蘇南京江寧谷里人,18歲中專畢業后,被分配到谷里街道電子廠工作。2008年,余偉偉進了長安馬自達公司,這一干就是10余年。剛開始,他在制造部從事電力維修工作,后來轉為涂裝設備維修工。工作崗位變換后,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熱”。因為生產需要,涂裝車間的溫度常年維持在30度左右,而生產設備周邊的溫度會超過50度。“不走動也會滿頭大汗,干起活來,衣服幾乎全天都是濕的。”很多同批參加工作的“小伙伴”紛紛選擇離開,但吃苦耐勞的余偉偉堅持了下來。
不僅僅是堅持,余偉偉還潛心鉆研。在維修設備的過程中,他發現生產線升降機操作繁瑣,且解決故障時間較長,嚴重影響設備開動率。他翻閱設備資料,并結合專業知識,通過對升降機的軟件和硬件進行改善,大大提高了機器的運作效率。
小試牛刀后,余偉偉對設備的改造也更加感興趣了。2011年,他為涂裝廢氣燃燒爐做了改善,一年為公司節省了10多萬元的開支。2012年,他成立攻關小組對噴房供排風控制系統進行改造調整,從而達到節能效果,每年可節約用電170萬度、天然氣780立方,節約能源成本近140萬元。2018年,他主導噴房閃干爐節能改善,節約能源約22萬元/年。2019年,他對RTO1廢氣焚燒爐進行改善從而減少OEC開啟時間,減少設備能源浪費,節約能源近20萬元/年。
樂學好思,努力提升崗位技能
“剛剛從事這份工作時,我有很多東西都不會,但單位做了很多培訓。”余偉偉明白知識能夠改變自身的命運,于是他抓住了一切學習的機會,努力提升崗位技能,通過公司和部門的技術培訓,最終拿到了維修電工技師資格證書、計算機中級職業證書等。
余偉偉的初始學歷并不高,這也讓他常常感到“很恐慌”。“對于我們干設備維修這塊,文化程度低,好多新的東西就跟不上,學起先進事物來也特別吃勁。”
余偉偉覺得,要想在制造業干好維修這份工作,不能僅憑經驗技術,文化程度也要跟得上,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相輔助支撐,必須要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學習。2010年,他下定決心參加了成人高考,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被河海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錄取,經過刻苦學習,順利取得了大專文憑。2017年,他又自學報考了成人本科,就讀于河海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星期一到星期五正常上班,雙休日則到學校上課。
就這樣,他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知識結構和業務技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顯著的進步。
守土盡責,讓“工匠精神”薪火相傳
多年的設備維護經驗,讓余偉偉成為了技能精湛的維修“好手”、業務專家。同事們送了他一個綽號——“設備的語言交流師”。余偉偉覺得自己不僅可以做“設備的語言交流師”,也可以成為一名為人答疑解惑的“老師”。“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不能僅靠一個人的努力,更要靠一個團隊、一群人的力量來實現。”余偉偉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他不僅做到對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更堅持讓寶貴的技術和敬業、精業的精神在“小伙伴”中薪火相傳。
在南京市總工會的指導幫助下,公司以余偉偉的名字命名創辦了勞模創新工作室。于是,余偉偉就借此契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公司的同伴們。就在這個創新工作室平臺上,他對同事進行技能培訓,很快,他也嘗到了當老師的“甜頭”來,培養出了不少能獨當一面的生產技術人才。工作室成立以來,共培養6批次24名技術人員。有的徒弟多次獲得長安機電比賽優勝獎,其中也有的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這讓余偉偉倍感欣慰。
“現代社會的技術更新如此快,但只要我們持續努力學習,技能得到了提升,就有資本繼續筑夢、追夢、圓夢,用實際行動,立足崗位,追求卓越,爭創一流成績,為企業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展望未來,余偉偉信心滿滿。在未來的征途上,余偉偉將與更多“余偉偉”一起,為實現心中的汽車夢想不懈努力。(據《江蘇工人報》報道 吳頔)